其他专题 

《碳达峰与碳中和100问》(七)

来源:佛山市陶瓷学会  2022-06-16

图片

本文内容节选自 陈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巢清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等编撰的碳达峰、碳中和100问。以方便读者快速大致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资讯。

党中央习总书记十分重视我国的双碳工作,并向全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陶瓷行业节能减碳势在必行,作为基层党支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推动陶瓷行业的双碳工作。

我们计划在【佛山市陶瓷学会】微信平台连续18天刊发《碳达峰与碳中和100问》,以促进陶瓷行业节能减碳,提高科技人员对双碳的认识!


图片


31
全球实视2°C或1.5°C温升目标的排放路径是什么?


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在寿命最长可以达到200年,所以即使人类停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但累积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会造成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存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升温效应, 被称为二氧化碳的累积效应。因此,在考虑将温升控制在2°C或1.5°C 目标的排放路径时,不仅需要考虑全球剩余的排放空间,还需要考虑二氧化碳的累积效应。

A.  IPCC对实现2°C或1.5°C温升目标排放路径做了综合评估,并对不同的模式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计算,给出了不同温升目标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路径。     

B.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若要实现2°C温升目标,需要在2050年时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40%~70%,在21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接近或者是低于零。

C.  2018年,IPCC发布的《全球1.5°C增暖》报告指出要实现温升1.5°C目标,需要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0年 减少40%〜60%,在2050年左右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接近于零。 



32
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需要多大规模上应用负排放技术?


达到全球某一温度,取决于CO₂净零排放时的累积全球人为CO₂ 净排放量以及达到这一温度之前几十年中的非CO₂辐射强迫水平。以全球温升控制1.5°С为例,实现这一温控目标存在多种可能的排放路径。在有无过冲1.5°С的排放路径中,需要到2030年全球净人为CO₂ 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约45%;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种减排措施组合,包括降低能源和资源强度、脱碳率以及依靠二氧化碳移除等负排放技术等。通过比较采取下述四个路径,可以说明采取不同力度措施的特征,不同路径下应用负排放技术的规模和程度是不同的。


图片

到2050年,我们能够而且必须实现全球碳中和


路径1 (Р1 )是社会、商业和技术创新导致2050年能源需求下降的情景。该路径下全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小型能源系统可以实现能源供应的快速脱碳。该路径下造林是唯一考虑的负排放方案,化石燃料与CCS和BECCS都不使用。

路径2 (P2)是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强度、人类发展、 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以及向可持续和健康消费模式、低碳技术创 新以及管理良好的土地系统转变的情景,社会接受BECCS程度不高。

路径3 (P3)是中间路线情景,其中社会和技术发展遵循历史模式。减排主要是通过改变能源和产品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其次是减少需求程度。

路径4 (P4)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情景,经济增长和全球化导致 广泛采用温室气体密集型生活方式,如对运输燃料和畜产品的过度需求,减排主要是通过大力部署BECCS等负排放技术手段实现。


四种路径下全球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贡献分解

资料来源:IPCC 1.5°C特别报告,2018




图片

图片



33
气候变化将给国际投资带来哪些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环境危机,使人类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先后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定。各国政府为了履行国际气候协定的义务,在采取大量激励低碳领域投资发展措施的同时,也制定了不少限制甚至取消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领域投资的措施。

图片


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市场将投资分为气候友好型投资和非气候友好型投资,前者能够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实行,而后者可能对应对气候变化产生阻碍作用。二者享有不同政策和待遇,对气候友好型投资,东道国往往采取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对非气候友好型投资则不会。比如,同是汽车制造企业,采用低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会比采用高碳排放的传统柴油发动机汽车制造企业享有更多的优惠待遇。

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而改变资本流向,影响国际投资格局,这对于比较优势源于气候和地理特征的国家,影响尤为明显。例如若一国政府要求所有使用化石燃料的发电厂采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就会增加发电厂投资的经营成本;如果政府对于碳密集型产业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也会损害投资者的利润及竞争力。


34
为什么即使实现1.5°C温升目标,适应气候变化仍然很重要?


适应气候变化是指适应当前或预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过程。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对世界各地的影响是不同的,这意味着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反应 往往是不同和具体的,不同地区的人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适应。

如果全球温度从目前高于工业化前水平的约1.2 °C上升到1.5 °C甚至更高,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就会增加。即使是向实现1.5 °C目标努力,采取减缓措施,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甚至走近零排放的道路,但是其在过去或者现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气候效应,仍会影响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续导致海平面在数百年至数千年内上升数米。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仍然必不可少。



35
沿海地区社区和人群如何更好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几个世纪。1901 — 199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1.5毫米,2005—2015年加速至3.6 毫米。到21世纪末海平面可能上升0.26~0.82米,甚至可能更高。到 2300年,海平面可能会上升到3米以上,这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南极冰盖的反应。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适应措施,沿海风暴和超高潮汐等灾害的综合影响将大大增加低洼海岸地区发生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而沿海地区往往是人口最为聚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集中了大量资产和重要资源。许多沿海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因海平面上升而加剧的沿海灾害,如风暴潮、热带气旋等极端事件造成的沿海洪水、海岸侵蚀和盐碱化,但仍然不能充分适应今天的极端海平面。

图片

海岸侵蚀

由于具体条件不同,沿海地区采取的适应措施需要因地制宜。一 些“硬防护”措施,如修建堤坝和海堤可以有效降低海平面上升2米或2米以上的风险,但修建高度不可避免地会有极限。

沿海国家、城市和地区需要采取更加紧迫的适合当地的适应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