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煤改气并非唯一选择

来源:陶城网-陶城报  2016-11-17

陶瓷行业的“煤改气”自2010年开始推行,一波三折。在政府看来,燃煤无疑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均对燃煤挥舞大棒,甚至在陶瓷行业有彻底清除之意。直到近期,2016年9月《泉州市“十三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明确要求2017年底前陶瓷行业水煤气发生炉全面拆除,这个要求的上一个时限是2013年底。陶企顽强争取到4年时间到底是喜还是悲,相信大家自有判断。
 针对陶瓷行业强制“煤改气”,本人曾撰文《科学有序推进天然气在陶瓷行业的应用》,至今依然坚持以下观点:

正确评价天然气的减排效果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高耗能的陶瓷行业应积极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使用能源是必由之路。陶瓷生产废气排放以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为主。二氧化硫的处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达标排放没有问题,只不过天然气可以使二氧化硫达到“不排”的标准。而在粉尘问题上,由于粉尘与陶瓷生产的燃烧环节关联不大,所以使用天然气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至于使用天然气到底会增加还是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至今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政府推广天然气,解决的是企业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却仍然没有解决粉尘、氮氧化物的排放,所以从综合评定的角度来说,“煤改气”在减少污染排放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清醒认识我国能源状况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我国天然气储量并不丰富,仅占全球常规天然气储量1.7%,而且产量有限。据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加上进口气量,全年供需缺口上升至220亿立方米。2015年,由于经济下行,估计全年产量1318亿立方米(不含煤层气),天然气进口量62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升至32.7%。
 天然气虽然能够对中国的绿色工业化带来巨大推动作用,但与煤炭等固态资源不同的是,天然气无法在企业内部储存。作为稀缺资源,政府与供气公司往往会在冬季用气高峰时节首先保证民用,这将对使用天然气的陶瓷企业生产稳定性带来挑战,企业无法保证供货货源,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另一方面,全国陶瓷生产线大概有4000条左右,以一条生产线每月消耗天然气60万立万计算,每年陶瓷行业需消耗的天然气约为288亿立方,也就是说,我国天然气产量的20%以上将用于陶瓷企业,这显然是不可行的。况且天然气是极其珍贵的资源和高品质燃料,加上进口依存度较高,像烧制瓷砖这样普通的工业产品没有必要去鼓励以天然气作为燃料。

推行清洁生产 
纠正对天然气的“偏爱”
 清洁生产是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但天然气并非唯一一出路,国家环保部也没有对企业使用某种清洁燃料提出过要求。按照排放要求,完全可以有可替代天然气的清洁能源,煤制气、生物质气化都具有可行性。
 煤制气配套环保技术也可以达到清洁排放的目标,煤炭中的硫化物在气化过程中大部分形成气态混合在煤气中,这是与天然气相比差异最大的污染源,不过以目前的脱硫技术,只要经过脱硫处理完全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至于粉尘与燃料无关,使用天然气时氮氧化物的排放甚至还要稍微偏高,一样要采取措施处理。针对煤制气存在的酚水排放、焦油处理、烟尘污染等问题,已经通过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取得突破并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同时生物质气化燃烧技术也日益成熟,这些都有望替代天然气在陶瓷行业广泛应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另外,陶瓷薄化也可以作为节能减排的突破口。已经被广泛推广应用的陶瓷薄板因其比传统瓷砖薄三分之一,耗材少,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发展战略。与同类产品相比,单位面积建筑陶瓷材料用量降低一倍以上,节约60%以上的原料资源,降低综合能耗50%以上,无论从原材料使用量还是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都很好地实现“节材、节能”的低碳目标;对于产品使用者而言,薄形化、轻量化大规格板材,既节约了物流运输成本,减轻建筑物的荷载,更是直接降低了物流、建筑施工的碳排放。
 为了达到低碳生产、节能减排的目的,可以实现的途径很多,并非只有“煤改气”一条独木桥可走,只有站在整个行业全局考虑,全面审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多措并举才能实现真正的清洁生产。

科学有序推进陶瓷行业天然气的应用

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洁净环保能源”,天然气的使用对环境的改善是无可争议的,可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由于天然气取得不易、成本较高和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的有限,这种优质的能源应该更加有计划的节约使用,鼓励在民用和一些能够较大提升附加值领域的工业领域使用,限制在一些粗放领域的低效使用以免“暴殄天物”。
 陶瓷行业天然气应用应科学有序的推进。解决我国天然气的供不应求的矛盾需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努力最终达到平衡供需的局面。“开源”是宏观上的解决途径,在用气环节没有太多作为,中俄天然气谈判就是典型的“开源”动作。在“节流”方面,国家环保部和发改委已经做了很好的引导,既没有强制使用还进行了预警和引导,关键是需要政策落地的地方政府要有大局意识和科学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只需要执行严格的排放管制,而不是强制要求“煤改气”。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陶瓷行业的天然气推广使用。首先是摸清家底,根据供应能力来引导企业技改,严格按天然气规划来控制“煤改气”项目,避免因供不应求导致的天然气供应缺口。其次,从经济原则出发和社会和谐安定角度考虑,优先鼓励和支持靠近现有供气管网的企业、靠近城市中心和居民密集区的企业“煤改气”,这样相对于为某一企业铺专设管道,价格相对可以低一些,还能快速达到改善环境、化解企业与居民矛盾的作用。  
 总之,对于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政府可以设置科学合理的环保标准并严格执行,没有必要强制方法和途径,至于如何达到这个标准,由企业自己掌控。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在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很多技术自然会应运而生,这样经过市场竞争打造出来的企业才会有竞争力,才会形成健康的行业。

作者是: 广东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   李家铎